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历史起源 > 正文

草书起源及演变历史-草书的起源与发展史

2024-06-30 admin 【 字体: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草书起源及演变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草书起源及演变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书法的演变过程?

1、书法的演变过程?

一、商至西汉

甲骨文→金文→石刻文→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1、甲骨文现存中国最古的文字。刻在甲骨上,先用于卜辞。是对未来事情结果的占卜,盛于殷商。其章法大小不一,方圆多异,长扁随形,错落多姿而又和谐统一。

2、金文是古汉字一种书体的名称。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铜器上铭文字体的总称。

3、石刻文产生于周代,兴盛于秦代。东周时期秦国刻石文字。在10块花岗岩质的鼓形石上各刻四言诗一首,内容歌咏秦国君狩猎情况,故又称猎碣。

4、简帛墨迹秦代开创书法先河。秦统一后的文字称为秦篆,又叫小篆,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础上删繁就简而来。著名书法家李斯主持整理出了小篆。由于李斯之小篆,篆法苛刻,书写不便,于是隶书出现了。书法艺术最重真迹,但秦汉以前的书法中的真迹,一般只有在简、帛、盟书中才能见到。二、东汉汉代书法分为两大表现形式,一为主流系统的汉石刻;一为次流系统的瓦当玺印文和简帛盟书墨迹。“后汉以来,碑碣云起,”是汉隶成熟的标记。

二、汉代书法家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汉隶书家,以蔡邕为代表。一类是草书家,以杜度、崔瑗、 张芝为代表,张芝创立草书。它标志着书法开始成为一种能够高度自由的抒发情感,表现书法家个性的艺术。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书法艺术

1、三国时期三国时期,隶书开始由汉代的高峰地位降落衍变出楷书,楷书成为书法艺术的又一主体。楷书又名正书、真书,由钟繇所创。

2、两晋时期晋时,在生活处事上倡导“雅量”“品目”艺术上追求中和居淡之美,书法大家辈出,简牍为多二王(王羲之。王献之)妍放疏妙的艺术品味迎合了士大夫们的要求,人们愈发认识到,书写文字,还有一种审美价值。

两晋书法最盛时,主要表现在行书上,最具影响力的书法家当属王羲之, 人称“书圣”。两晋行书的代表作“三希”,即《伯远帖》《快雪时晴帖》《中秋帖》。王羲之的行书《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3、南北朝时期南北朝时期,中国书法艺术进入北碑南帖时代。北朝碑刻书法,以北魏、东魏最精,风格亦多资多彩。南梁《瘗鹤铭》,北魏《郑文公碑》可谓南北双星。

四、隋唐五代隋结束南北朝的混乱局面,统一中国,正式完成楷书之形式。隋楷上承两晋南北朝沿革,下开唐代规范的新局,隋有碑版遗世,多为真书。唐代书学鼎盛,可谓“书至初唐而极盛”。楷书、行书、草书发展到唐代都跨入了一个新的境地,对后代的影响远远超过了以前任何一个时代。

唐代名家辈出,灿若繁星。“初唐四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盛唐时期的,颜真卿和柳公权的楷书、张旭和怀素的狂草。晚唐有王文秉的篆书,李鹗的楷书和杨凝式的“二王颜柳”余韵。

五、宋至明中宋朝的书法,此乃朱熹倡理学所致,意之内涵,包含有四点:一重哲理性,二重书卷气,三重风格化,四重意境表现,同时倡导书法创作中个性化和独创性。宋代书法家代表人物是苏、黄、米、蔡。

元代书法总的情况是崇尚复古。赵孟頫,鲜于枢等名家,是这时期书法的代表。他们主张书画同法,注重结字的体态。诗、书、画的结合,是艺术品的形制上的突破。

明朝书法的发展表现为三个阶段明初书法“一字万同”,“台阁体”盛行。沈度学粲兄弟推波助澜将工稳的小楷推向极致。明初书法家有擅行草书的刘基、工小楷的宋潦、精篆隶的宋遂和名满天下的章草名家朱克。明中期吴中四家崛起,书法开始朝尚态方向发展。祝允明、文征明、唐寅、王宠四子,依赵孟頫而上通晋唐,取法弥高;笔调亦绝代,书法开始迈入倡导个性化的新境域。

晚明书坛兴起一股批判思潮,书法上追求大尺幅,震荡的视觉效果,侧锋取势,横涂竖抹,满纸烟云,使书法原先的秩序开始瓦解;这些代表书家有张瑞图、黄道周、王铎、倪元瑞等。而帖学殿军董其昌仍坚持传统立场。六、明中至清明末与清,美学主潮以抒情扬理为旗帜,追求个性与发扬理性互相结合,正统的古典美学与求异的的新型美学并盛。清代书法的总体倾向是尚质,同时分为帖学与碑学两大发展时期。

赵佶的“瘦金体”书法艺术,郑板桥的“六分半书“书法艺术,金农的“漆书”书法艺术,都是非常富有个性、富有艺术特色的书法艺术,独具一格,开一派风格,对后世影响极大。

书法的演变大致为似下几个阶段:

一、首先出现的书法为甲骨文,二,由甲骨文演变成大篆、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使用的小篆,三、汉朝演变成为隶书阶段,四、隋朝至唐朝逐渐形成楷书阶段,并开始形成行书和草书。

五、至清朝又形成了官场馆阁体,六、民国至今又逐渐出现了现代书法。

中国的书法演变过程是由不规则演变成统一规范汉字,最早的文字是夏商时期的甲骨文,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大篆、小篆,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规范了文字。到清代形成篆、隶、草、楷、行五种字体。今天,篆书、隶书、草书一般不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了,只是作为书法、艺术作品,而楷书、行书现在还在大规模的使用,成为了当今社会的主流字体。

书法没有演变。只是发展了。简而言之:(甲骨文)-(金文)-(石刻文)-(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甲骨文、金文、篆书、略显笨拙,隶书、草书、行书有失花里胡哨,最后还是返璞归真,回到楷书。端庄正态。

这就是最简单的书法历史。仅供参考!!!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从最开始的象形文字或图画文字,渐渐出现甲骨文、金文、秦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汉字的刻画符号,首先出现在陶器上。最初的刻画符号只表示一个大概的混沌的概念,没有确切的含义。

  传说中从黄帝开始就有了文字,但是出土的文物,还很少有实物佐证,这一时期的文字,只是大家的推测。到了商代,有了甲骨文的出土,从辨识的文字和发现地点来推测,应该是商朝的文字。

  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各地的文字差异比较大,在他统一中国后,便实行了“书同文”,统一了全国的文字。现在说的篆书,没有特指,说的是秦篆,就是小篆。

  小篆虽然较大篆简省和规范了不少,但还不是很方便的书体,此时便孕育了另一种书体:隶书,它是以方笔为主,笔画俭省,而且不和篆书一样有曲线连贯在一起,而是分开的。之所以叫做隶书,是相传狱吏程邈发明了隶书,但后世推测应该是他整理了隶书。

  汉代长期的繁荣稳定,给文化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隶书也不断的被发展和推进。

  到了东汉末年或三国时期,以王氏家族尤其是以王羲之为代表的书法家,更是助推了楷书的成熟,唐代的时候,还出现了楷书的三大字体:颜(真卿)体,柳(公权)体和欧(阳询)体。

  草书也在这个时期出现,并且发展成一个独立的门派,出现了不少草书的大家。行书最出名的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兰亭序》,出自王羲之的笔下。

来看,最具历史价值的创意是汉字,以及在汉字基础上升华出来的一门艺术——书法艺术。书法与其他艺术门类有着巨大的不同,其他艺术门类比较直观,而书法非常抽象,原因就在于它是从汉字这样一门已有符号体系的基础文字形式中升华出来的,比其他艺术门类具有更强的文化依赖性。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将书法与其他艺术门类进行比较的时候,古人给予了书法一个崇高的定义——“字是九重天”,说明书法所代表的品格、品味远高于其他艺术门类。学习书法、认识书法以及真正地理解书法,是一件需要极大耐心和努力的事情。今天我们从书法的源头讲起,来跟大家做一个交流,题目叫“书体的演变”。

书法的体式有五大种:篆书、隶书、行书、草书、楷书。大部分人会把它们排列为: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认为先有楷书,后有行草书。很多人在练字的时候都把楷书作为行草书的基础,觉得写不好楷书,怎么能去写行草书呢?事实上,通过查阅历史的真实记录及古人留下来的墨迹,再来看这种一脉相承的渊源关系,我们会发现人们长期流传的顺序与真实情况并不一致。各种书体究竟是谁孕育了谁?它的源头在哪里又终结在何处?我们的这个讲座就是想从历史客观的角度来说明千余年来中国书法的发展历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书体和笔法的演变关纽。

一、书法演进过程中的书体变化

我们看下面的“图书”两个字。

这是我们最熟悉的一种书体,楷书。

这也是我们相对熟悉的一种书体,隶书。

这个可能是我们不太熟悉的书体,也是“图书”两个字,是小篆。

这个是“图书”的大篆。

这个也是“图书”两个字,是一种甲骨文写法,出现在大篆之后隶书之前。也就是说,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它就有了。

那么我们接着看,这是行书的“图书”二字。

这是在我们所熟悉的草书出现之前的一种古朴的草书,叫章草。

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诸体。7个阶段分别是:1、甲骨文(商及商之前)。甲骨文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三大文字系统之一;2、金文(周)。与甲骨文同期;3、小篆(秦)。统一了中国的文字;4、隶书(汉)。古今文字的分水岭;5、楷书(汉末)。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6、草书(汉末)。草书始于汉初;7、行书(汉末)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

1、甲骨文(商及商之前)

甲骨文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三大文字系统之一。其中,古埃及的圣书字、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已经失传,仅有中国的汉字沿用至今。商周时期的甲骨文已经是一种比较完整的文字体系。在已发现的4500多甲骨文单字中,目前已能认出近2000字。

2、金文(周)

与甲骨文同期,青铜器上铸造的文字称为金文或钟鼎文,西周时期的《散氏盘》、《毛公鼎》具备很高的史料和艺术价值。

3、小篆(秦)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李斯在大篆和六国古文的基础上,进行规范和整理,制定出了小篆作为秦朝的标准书写字体,统一了中国的文字。小篆呈长方形,笔画圆润流畅。

从甲骨文到小篆,汉字经历了从象形文字到表意文字的发展过程,字形逐步脱离事物的具体形象。这一时期的汉字称为古文字。

4、隶书(汉)

到汉代,隶书取代小篆成为主要书体。隶书的出现,奠定了现代汉字字形结构的基础,成为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5、楷书(汉末)

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这种汉字字体端正,就是现代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

6、草书(汉末)

《说文解字》中说:“汉兴有草书”。草书始于汉初,其特点是: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创之意,谓之草书。

7、行书(汉末)

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

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行书实用性和艺术性皆高,而楷书是文字符号,实用性高且见功夫;相比较而言,草书则是艺术性高,但是实用性显得相对不足。

关于草书起源及演变历史和草书的起源与发展史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草书起源及演变历史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草书的起源与发展史、草书起源及演变历史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阅读全文